在这个追求可持续发展的时代,绿色电力(绿电)、绿色电力证书(绿证)和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成为了我们频繁提及的词汇。它们各自代表什么?又有着怎样的关系?今天,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一下这些概念。
首先,让我们从绿电开始。绿电,全称为绿色电力消费证明,是用户在购买新能源所发电量时获得的凭证。在北京、广州等各大电力交易中心,用电方可以指定购买由绿色能源企业所发的电。购买完成后,用电方将获得一张绿色电力消费证明,这张证明证明了他们所消费的电力是来自于绿色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绿电的购买和使用,对于减少碳排放具有重要意义。按照当前的规定,绿电可以抵消外购电力产生的碳排放。这是一个符合逻辑且有效的减排方式。通过购买和使用绿电,企业和个人可以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自身的碳排放量,为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力量。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绿证。绿证,全称为绿色电力证书,是新能源发电企业发电后所获得的凭证。与绿电不同,绿证的生成方是发电方,而非用电方。新能源发电企业,如集中式光伏、风电、生物质发电等,在发电后可以向国家电网或相关电网公司申请获得绿色发电证明。一个绿证等于1000度电,它代表了这部分电力是来自于绿色能源。注意啊:绿证指的是发电方发完电之后产生的。比如说无补贴项目可能绿证是一个价钱,有补贴项目绿证是一个价钱。对于用电方来说,如果他们希望通过购买绿证来抵消自身范围二的碳排放,就需要向发电方购买绿证。购买绿证后,用电方可以将这些绿证用于抵消碳排放,从而实现减排目标。需要注意的是,无论用电方是否实际使用了新能源企业发的电,他们都可以购买绿证进行碳排放抵消。这种机制使得绿证成为了一种灵活的减排工具。最后,我们来谈谈CCER。CCER,全称为核证自愿减排量,是一种用于抵消碳排放的减排量单位。与绿证不同,CCER是通过实施特定的减排项目而获得的减排量。这些减排项目可以包括植树造林、节能减排改造等。CCER的生成和交易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核和认证过程,以确保其真实性和有效性。最新的绿政管理办法已经经过国家发改委的相关审核并正式颁布。这一管理办法对绿证、绿电和CCER的使用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限制。其中,绿证是针对于上网电量的,即新能源发电企业所发的电在上网后获得的凭证。而不上网的电量,即自用部分,则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证明其减排效果,如开发CCER。那么这里边就有一个问题来了,绿证、绿电和CCER他们都是什么样的关系?你开发CCER能不能开发绿证,我觉得原则上是不允许的,因为毕竟唯一性嘛,你不能说你又有绿证了,又开发CCER,那钱都让你一个人赚了,肯定不行。而且因为绿证和CCER在本质上都是为了帮助发电企业或减排项目实施方减少成本或增加收入。如果同时允许一个项目既开发绿证又开发CCER,那么将会导致重复计算减排量,从而损害减排机制的公平性和有效性。那么。里边的区别是什么呢,那未来可以猜测一下,绿证是针对于上网电量的,那不上网的电量,自用的部分你怎么来证明,能证明是不是就能够开发CCR,自用的部分本身你自己使用了,那你自己就要用的就是绿电,那正常抵消你间接能源排放是没问题的,那其他企业购买绿电,拥有的是绿色电力消费证明,或者是他直接购买发电企业的绿证,将发电企业的绿证转成自己的,那同时也就相当于了是拥有了绿色电力发电证明,也就能够抵消间接能源排放啊。但是大家还是要知道绿证、绿电和CCER都是什么,原则上讲分布式自用的,能开发CCER上网的,余电上网的,那集中式的能够开发绿证绿电是用户端购买新能源发电的绿色消费凭证,大概就是这回事儿。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不难发现,绿电、绿证和CCER在碳减排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各自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优势,但也需要相互配合和协调才能发挥最大的减排效果。因此,我们应该充分了解这些概念和机制,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减排工具。同时,政府和企业也应该加强合作和创新,推动绿电、绿证和CCER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共同为实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